Makeplus:艺术与科技的跨界创客组织

提到创客,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是类似于“Geek+发明家”的形象,捣弄着各种各样的零件、配件,以至于上海的第一个创客空间的名称都叫做——新车间!

Makeplus:艺术与科技的跨界创客组织

摄影:叶雷

不过,在创客的定义中,任何能把创意想法变成现实的人,都可以叫创客。因此,艺术家也可以是一种创客。Makeplus (makeplus.org) 便是一个将创客在“艺术与科技的跨界合作”中进行融合的非正式组织!

从驻地创客计划到团队创客计划

2013年3月,Makeplus在上海正式成立。Makeplus的创始人林哲水(Sophia)女士,是一位在加拿大学雕塑的策展人,经常会策划一些艺术相关的展览活动。在了解到新车间有这么一个创客人群之后,便希望能够把艺术领域驻地创作的模式引入创客领域。这个想法得到了新车间几位创始人的支持,于是便成立了Makeplus,初衷是为异地创客提供驻地创作的支持。

Makeplus:艺术与科技的跨界创客组织

但也许是因为艺术创作的基因和创客创作的基因有很大差别,Sophia发现,完全照搬艺术领域的驻地创作模式是不行的,因为创客创作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创作空间,更需要一个人与人的氛围。而另一方面,创客创作对于创作空间几乎没有很高的要求,像车库、地下室这些条件简陋的地方都可以。

在2013年5月,Makeplus组织了一次成员Pitch大会,把报名Makeplus计划的人组织在一起,每个人到台上去讲演自己的创意想法,寻找到支持自己的团队伙伴后,就可以变成一个Makeplus的创客项目。Makeplus会为每个创客项目团队设定目标,譬如在3个月之后在某艺术馆进行展览,并安排专门额志愿者对项目进行跟进,此后,创客团队将在目标时间内自发组织去完成项目,把创意想法变成现实。

艺术与科技的跨界合作

Makeplus的创客项目跨度很大,目前已经有16个创客团队,有名叫“萤火虫”的灯光装置、还有鱼菜共生的声音花园、以及重叠的空间艺术、甚至还有脑电波催眠的艺术空间。每个人加入Makeplus的初衷各有不同,但更多的是因为兴趣而参与,慢慢的在里面学到了在自己专业领域以外的东西。

Makeplus:艺术与科技的跨界创客组织

Makeplus有一个叫DT Robot的双足机器人项目,团队负责人Kami是一位金融行业的精英,对机器人项目纯属是自己感兴趣,通过自学,Kami的DT Robot现在已经可以通过蓝牙信号,实现各种各样的动作。

而“脑电波催眠艺术空间”项目则是Makeplus里最大的团队,团队有6个人,成员来自各行各业,有软件工程师,艺术管理人、造型师、催眠师、布展人、3D建模师,这个项目在Makeplus里被简称为“脑电波空间”,受众进入脑电波空间后,空间会根据受众脑电波反馈的心情显示不同的灯光颜色,来帮助调节情绪,并且还可以帮助催眠(这个很有趣、很神奇的项目也将在创客嘉年华http://shanghaimakercarnival.com上呈现给观众)。

把创客项目Plus到创客嘉年华

和“脑电波催眠艺术空间”一样,在即将举行的创客嘉年华上,还有其他五个项目会一起展示,这其中包括DT Robt、鱼菜共生、敏感空间等项目。

Makeplus:艺术与科技的跨界创客组织

摄影:殷立勤

Sophia在解释Makeplus名称的由来时表示,Makeplus有两项使命,一项是Make,号召大家一起把自己的想法动手做出来,另一项则是plus,把Make出来的创客作品plus到各个展示空间分享出来。在Sophia看来,动手与分享是创客的基本特质!Makeplus没有自己的自有空间,但是却与各个创客空间有着广泛的合作。

创客嘉年华是由DFRobot、新车间和创智天地联合主办的中国创客领域的盛会,Makeplus则是活动的协办方。目前,Makeplus已经与新车间、视界艺术中心、民生现代美术馆、Basement6、上海当代艺术馆等展示活动空间开展了多次的合作。在Sophia给记者展示的Make+第三站的活动海报中,就已经有四场分布在不同区域的活动。

创客,在近几年已经成为一场名为“Maker Movement”的创客运动,在全国各主要城市陆续涌现了一批的创客空间,像Makeplus这样没有自有空间的创客组织,可以说是创客运动领域本身的一种创新。

因为,没有自有空间的Makeplus,却也为创客们创造了一个真正的自由空间。

Author

梦车间创客文化空间创始人,《3D打印——改变世界的新机遇新浪潮》、《创意之钥—Android手机交互应用开发》、《Android3D游戏开发与应用案例详解》作者,90年后创客!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