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如今教育领域里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谢天谢地,现在谈到科技也不局限于笔记本、平板、鼠标这些东西了,种类繁多的制汇节、创客空间和Techshop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实体和数字工具(即我们所谓的“软”、“硬”)已经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方式。
这种更倾向于“动手”的学习鼓励学生实践他们从书本上获得的东西——修修补补,拆卸,重装,制作,在某种程度上能带给他们不一样的学习视角,“制作”的过程会激发她们的创造和创新能力。学生不再把目光聚焦于电脑屏幕,而是更多地从绘画、捶打和缝纫中学东西,家长也不用担心孩子会太沉溺于数字世界了;而且因为可以接触到“真”东西(相对“虚拟”而言),学生能感受到材料的质感以及在“创造”过程中物理概念上的感觉。
创造的应用场景很广泛。它可以和物理科学集合,一些物理项目都是需要动手的;和3D艺术、雕刻能很好的衔接;在应用科学和工程学领域更不用说,读10篇文献不如动一次手。此外,它和IT也能结合起来,写一段代码让东西动起来或者做点儿什么;数学也拥抱创造,因为数学有时候需要从抽象的数字跨越到实际的测量和计算;传统科学的拥趸也对这个新浪潮怀抱开放态度。没有人拒绝创造。
不要被3D打印的价格吓倒了,其实创造的成本也是低得很诱人的。很多开发的创客作坊和创客空间不需要那么高的入门学费,一些公用的工具,一些电路板,一些可重复利用的材料,够你折腾了。场地呢?课后的教室,周末的创造工坊,或者放学后和几个朋友在家里,都可以开展,现在有很多的公益组织都在想方设法地帮助这些喜欢动手的年轻人。CAD之类的工具可以帮助创客快速建立一个模型,然后再决定要怎么改善实体;3D打印在这方面的帮助更直观,而在以前,人们只能靠“胸有成竹”的方式来在心里描绘原型,试错的成本也就更高。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啊哈。
上文提到的公益组织,我们所知的已经有很多,创客空间,一些鼓励创客分享成果的线上社区(比如Instructable、DIY.org等等)、一些分享创客师资的线上课程、小型基金,以及如今很受欢迎的众筹方式都让创客如虎添翼。已经有相关的组织计划3年之类让创客课程覆盖到美国的1000所中小学了。
科技在发展,科技的概念也在发展。回想一下过去几十年科技是怎么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也就能预见现今新兴科技和传统制造能带给我们的惊喜。
文章来源:雷锋网 (原文:《创客潮:传统科技复兴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