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下午DJI Ronin-M在社交平台低调露面,DJI并没有选择在4月8日的新品发布会上与精灵3一起发布该款新品,有业内人士评论说“相比精灵3的大张旗鼓、Ronin-M才是真正的狠角色,他是一位开路先锋,跟在身后的是inspire手持云台,随之展开的是DJI新开的一条印钞流水线”,这到底是怎样的一款产品?相比一代又有了什么样的改变?为什么DJI以这样的一种方式来发布?我们一起分析。
由于到目前为止笔者尚未体验到真机,暂时不能“剥离骄傲、排除干扰、拆穿硬件、看透软件”,我们仅从互联网上能够获取的信息进行理智的对比与善意的推测。手持云台主要应用于影视拍摄领域,使用者通过云台的使用来抵消摄影器材运动中带来的抖动从而获取稳定、连续的视频素材。从斯坦尼康系统的应用开始,全世界摄影师一直在寻找更好的防抖技术与更轻便的操作平台。目前市面上知名度较高的手持云台品牌有:DJI、飞宇、星云等。
从官方公布的几大技术亮点中提取了较为重要的5点进行分析:
一、减重瘦身
上一代Ronin被摄影师诟病最多的就是质量太重了,尤其是亚洲摄影师,操作机器超过10分钟后两臂酸痛无法继续工作,笔者曾在现场见过某综艺栏目摄影师操作Ronin一段时间后因双臂不堪重负选择放弃。Ronin-M在机身材料和电机技术的选择上完成了突破,能在机身尺寸和重量均减小的情况下提供更加稳定的拍摄体验。
二、快拆设计
设计师强调了云台体积最小化来适应拍摄环境的设计理念,与1代官方提供的夸张的机械外骨骼配件相比,Ronin-M倡导用户轻装上阵来获取更加轻便、稳定的产品体验感。
三、用料扎实
机械设计上在成本增加的前提下采用了U型臂的设计,一体成型的制造工艺给结构件提供了更强的刚度,最大程度上降低部件之间震动对成像带来的负面影响。
四、强力电机与精度控制
每个轴都配备了独立的数字定位编码器,数字编码器的出现,使工作中轴与轴之间位置变化的相对关系更加多样,也给用户带来更多操作模式的体验,这也几乎是无刷电机云台中最具技术含量的部分,各家竞争对手产品技术差异也在于此,至于该技术带来的具体应用场景,需要官方给出后续详尽的解读。
五、静音模式
静音模式的出现标志着Ronin的目标用户更多的集中在专业级用户身上,拇指摇杆控制器给单人操作带来了更多便利。与精灵3针对精灵2的正常换代升级不同,Ronin-M的推出带来的是DJI对于手持云台市场深刻洞察后的创新,摄影器材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高的像素、越来越精密的感光元件、越来越先进的成像算法以及越来越小巧轻便的机身,于此同时手持云台也必须跟上这种趋势的转变才能带来颠覆性的体验,Ronin系列将是DJI为数不多的可能会越做越小的产品系列。
已经发布的Ronin-M加上虽已露面但迟迟没有正式发布的Inspire(蛋蛋)手持云台已经隐约向观众露出了DJI除去飞行系列产品之外的另一颗牙齿——手持云台系列。如果说S系列、精灵系列、inspire系列提供的是“飞行的世界”,Ronin、inspire系列手持云台提供的就是“稳定的世界”。
2014年是手持稳定器飞速发展的一年,从大众消费者最需要的运动相机领域开始,借着GoPro风靡全球的热潮,手持稳定器杀入江湖,依靠前所未有的稳定拍摄体验,手持稳定器已经成为了运动相机的标配。之前单纯依靠相机镜头,自带防抖的拍摄稳定性和连贯性有很大局限,从飞行器航拍云台移植下来的无刷电机手持云台依靠精准的姿态控制与出色的电机驱动技术,使相机变成了可以随时随地记录精彩瞬间的拍摄神器。
DJI从“禅思”就奠定的云台技术依旧独步天下,面对飞行器市场越来越多的厂商“围剿”,不断追求创新的DJI一定会在手持云台领域开辟一条新的战线,全面巩固在智能硬件市场的影响力与占有率。
Ronin以这样的形式发布,彰显了DJI对于自身产品实力的自信,目前市面上至少有3家企业近期发布类似级别产品,与其丧失先发优势的情况下大张旗鼓的来一场产品发布会,不如润物细无声的在社交平台悄然推出,毕竟Ronin本来就是面向专业小众群体的独门利器,不是走量的产品,会买的人自然会关注、不买的人鼓了掌也不会掏钱。
在技术储备占优的前提下,用产品而不是营销驱动市场,这样的任性反而更加符合DJI的高冷逼格。而inspire手持云台才是DJI的大杀器,更低的价格、更小的体积以及更简单的操作方式,技术的高度整合与集成给消费者带来了全新拍摄体验。如果你不了解手持稳定器,甚至不相信这个市场会火爆,可以去YouTube上搜一下“FeiyuTech”看看有多少欧美户外运动爱好者为之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