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文化在高中教育遇到什么问题?

在今天,创客文化已不再神秘,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正在大量汲取知识的青年人。创客这一群体,成年人很多,大学生也不少,唯独这个舞台少了高中生。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呢?跟大家做个简要分析。

创客文化在高中教育遇到什么问题?

根据我所了解到的信息,国内成立创客空间的高中学校不过数十家,高中创客也不过几百人。更是因为这个互联网信息零成本的时代,真正在做实事的,大家还都相互认识。所以,创客群体在高中这一年龄阶段还是普遍小众的。一直认为创客这种纯粹玩的群体,纯粹的文化不应该和商业化扯上半点关系,庆幸的是,当教育与创客相结合,看不到那些脏的东西,但同样带来了更多令人头疼的问题。我发现自己学校在实现创客与教育结合时,主要有以下几个致命的现象。

现象1:受众面小

创客对于高中生来说一直是个很酷炫的词语,甚至我在学校所成立的创客空间每次在招新报名时,大家都还是可望不可即的。也许是因为学弟学妹们惊讶于我之前所做的那些好玩的东西,也或许是大家惊讶于我可以把想法变成现实这样的一种状态。所以每到招新时都异常火爆,虽然本着带大家玩的目的,但是为了保证质量还是将社团人数严格控制在了25人。这就从根本隔断了许多同学向我们靠拢的机会,也就使这个资料与技术的分享平台变得有些局限。

现象2:动手积极性低

其实为了解决受众面小这个问题,我们想了很多办法,比如除了固定的社团课的社团活动时间外,也在尝试面向所有同学定期举办工作坊性质的活动,比如3D打印笔工作坊,桥梁制作比赛,Arduino工作坊等等,参照各地创客空间举办活动的模式,但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不接地气,创客文化在校园中接不到地上来,更高大上好玩的东西自热不能再往外推。不知是我们组织的问题,还是同学们的观念的原因,大家在课余时间总会愿意把时间花费在参加体育或是艺术类活动上,而经常对于科技活动避而远之,并喊着口号,说那些都是很高大上的东西,自己做不来。想着动手做东西的人都是那些怪人,那些资深的技术宅,仿佛他们天生就会做这些。甚至这一根深蒂固的思维并不能够通过几次动手去实践去改变些什么。

现象3:方向不明确

校园中的情况是这样,不过好在我们还有创客空间的成员,虽然与前者相比,情况会乐观很多,但也不乏存在很多令人担忧的问题。大家都好似嗷嗷待哺的小鸟,学校规定课时中,和大家的分享,都可以愉快的接受,但到了课下,真正去将这种文化,在课堂时间所学到的东西与大家分享的却又少之又少。我认为创客在教育中同样的应该是宣传这种文化,而不是硬性的课时概念。

现象4:缺乏主观创新思维

虽然从制造到创造是一个极为漫长的过程,但是以我的性格,向来都是想做自己的原创,即使想做的这个东西世界上存在,也并不希望做拿来主义,更希望自己动手研发与设计。而在我们学校的创客空间中,大家更注重的是欣赏已有的案例,一步步研究清楚现有的发明是如何实现的。我曾一直为这一现象而担忧。因为一直普遍流传一个观点,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会跟随年龄的变化而递减的。我真正担忧的是,在这一个什么都敢想敢做的年代,没有什么好的点子,真的是特别特别的可悲了。

现象5:功利性的做发明

科技创新类比赛数十年前就有,但当今缺少了之前的那一份热情,很大的原因之一就是之前取得这些奖项,都会在同学们的升学考试中有所体现,最直观的会是在高考的分数上对应的加上一定的分数。根据老一辈的教师所说,当年还在加分的时候,获得科技创新大赛省级比赛二等奖以上者,高考就可以直接加50分。这是一个多么大的诱惑啊。所以科技创新大赛在之前也已争破了头。但是中国的比赛,毕竟还是比赛,虽然我也参加过很多国内的比赛,也确实不想多说,只能说句呵呵,评委你**了。我曾参加过一次机器人欧洲锦标赛,发现这个比赛跟中国的压根没法比,完全注重的都是玩,你玩的好,就可以拿到中国人最看重的奖杯,但是光有成绩,一切的一切都是白扯。甚至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巴西的教练带着全场小朋友们一起跳舞,最后得到了一个大大的奖杯,而分数极高的印度,却与任何奖项无缘。

 文章来源:雷锋网

Author

梦车间创客文化空间创始人,《3D打印——改变世界的新机遇新浪潮》、《创意之钥—Android手机交互应用开发》、《Android3D游戏开发与应用案例详解》作者,90年后创客!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