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星期我们报道了一款HAXLR8R孵化的项目Roadie Tuner,它主要是帮助吉他玩家快速完成调音过程,而且精准度要比普通人高很多。不到五天的时间,它已经达到了6万美金的众筹目标。
虽然不知道它最终能够筹到多少钱,但是它其中的一个出发点让人觉得眼前一亮:做吉他玩家需要的东西。虽然看起来比较小众,但是如果它能够很好服务于吉他玩家,这足以让两位创始人获得很好的利润。
和老外不同的是,我们国内的硬件创业者似乎更好看可穿戴领域市场,都在一个劲扎堆做类似东西。早些时候,一位媒体人参加了今年的MDCC大会,他对智能硬件展的评价是:“在本届展会的产品上,为数最多的仍然是计步器、蓝牙防丢失配件和各种千奇百怪的电视盒子,大多数产品之间并没有太大差异,甚至在外形上都颇为相似。”
虽然不知道国内究竟有多少家在做计步器或者防丢器,但是可以举一个例子来侧面说明一下:早些时候,DFRobot的创始人叶琛到上海某个孵化器做技术指导,他随后告诉笔者,十个项目里面,就有三家是做计步器。
目前一些机构非常看到可穿戴设备市场,甚至给出了几十亿、甚至一百多亿的未来市值。话说回来,这些报告能保证每个人市场参与者都能从中分得一份蛋糕吗?
对于那些缺乏很好的理念、外观设计的部分可穿戴设备来说,它们主要的竞争优势,可能会落在价格方面。一旦陷入这种局面,那又跟长期存在的硬件大生产有什么区别呢?
飞利浦推出了Philips Hue,国内的创客跟着做,一批以变色为主打智能灯泡应运而生;老外做出了Fibit/Jawbone,不少人觉得自己也能做,就以此开始创业生涯。他们当中有些人脱颖而出,但更多的是沉在创业的水底下。
曾经有人在笔者面前发出这样的感慨:“其实他们的产品很容易就能做出来,老外怎么融资这么容易。”
笔者想说的是,他们刚开始的时候,做的东西算是非常小众。随着这个市场的规模逐渐变大,他们才发展成为某个“大众市场”的领跑者。他们的成功,并没有脱离小众一词。
对于做小众的产品,新车间创始人李大维的观点是:“不要害怕做小众的产品,要先建立自己的品牌,追求高额的利润,然后再谋长尾的发展。”如果创客一开始就闯进巨头未来想涉及的领域,那他们很快就要面对残酷的资本竞争,最后被迫加入价格战里面,甚至连一口汤都没喝上,这是大家愿意看到的吗?
当大家都在扎堆做同类产品的时候,其实同样的技术,完全可以衍生出不同的产品,创客需要的是一个思维的转变。比如说,防丢器就是使用了蓝牙无线技术,根据距离做出判断和处理。同样是蓝牙技术,它能做出截然不同的产品:早些时候我们也介绍了一款名叫“Sesame”的产品,它主打功能不是防丢,而是信息安全:借助于蓝牙技术,当用户离开苹果电脑有 一段距离后,配套的App会把电脑锁上,防止别人偷看里面的资料。
对于准备要创业的创客来说,笔者的建议是,还是优先考虑做一款小众的精品吧。
文章来源:雷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