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在奥巴马和硅谷高管们的一次午餐会上,有一段著名的对话。奥巴马问彼时的乔帮主,什么时候能把iPhone的生产迁回美国。乔帮主答道“Those jobs aren’t coming back。”——那些就业机会不会再回流到美国了。
乔帮主的回答在当时的情境下是大实话。美国制造业在过去十年里渐势衰落,本土的老美完全没有办法和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制造成本抗衡。但放在今时今日,有人说一个因素会改变这种格局,机器人。
据前几日WSJ的报道,谷歌现在正和富士康合作研发新的工业机器人技术。这个时候有专家站出来称这样的技术对工业界和美国经济会有重要的影响。
有一部分的观点认为生产自动化会减小美国本土和海外的生产成本差距,从而把产品制造从海外拉回来。但是也有人认为工业机器人会继续取代现存本来就不多的工人,刺激失业率。MIT的经济学家Erik Brynjolfsson和Andrew McAfee在2011年《Race Against the Machine》里面提到新技术削减美国就业岗位的速度要比创造岗位的速度快很多。
美国制造业的衰落是不能忽视的。据美劳工统计局的数据,2000年到2009年之间美国损失了将近600万的生产岗位。但是,在中国的工人薪资增长和运输费用增长也在迫使一些美国企业把生产业务迁回本地。推动生产自动化改造最大的问题是成本,当改造成本远远大于一段时间内的人力开支时,工业机器人们就被放弃了。所以接受工业机器人较快的领域往往是高附加值产品,比如高端消费电子和汽车。
当前,苹果、亚马逊这样的科技巨头也在重金投入研发工业机器人,但有人认为谷歌的深度介入会是一个转折点。到目前为止的工业机器人都是非常专一用途的,通用性很差。美国信息技术和创新基金主席Robert Atkinson认为谷歌在机器人上的策略可能跟移动上类似,能够用低成本的平台把机器人推广出去。
Android之父Andy Rubin本人就在领导谷歌的机器人部门,并且传闻他在主导跟富士康的合作。
Atkinson表示“可以参见谷歌在手机上的做法,他们本质上是打造了一个廉价易用的平台把手机大规模地推广开了。在机器人上,我们还没有做到这一点。”
谷歌和富士康的合作是最为顺其自然的,去年谷歌一气收购了8家机器人公司,富士康在2012年中开始在工厂大规模部署机器人。
尽管现在两者合作的成果还需要期待,但工业机器人的部署成本无疑下降了。据麦肯锡2012年的一份报告,2010年后机器人的部署成本与人力成本的比率已经下降了至少50%。技术实现的最终梦想必然是带来大尺度的效率提升,但其代价可能会是人力资源过剩,以及对从业人员门槛的提升。
文章来源:雷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