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uela Veloso是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在机器人领域专研超过二十年。她相信终会有一天,人类与机器人会和平共处。她的得意之作有很多,其中一个叫CoBot,能够通过简单的推理“思考”协助人类操控简单的设备。
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
她在机器人领域最大的贡献则是作为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的背后促进力量。RoboCup比赛不仅通过竞争提高机器人技术,还吸引各行各业的精英加入到机器人领域,成为工程师和设计师。2013年RoboCup吸引了来自45个国家410支队伍,以及4万名观众。(雷锋网提醒:在2013年Robocup比赛上,中国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水之队”(Water)在决赛中3:2战胜对手,夺得冠军。)
很保守地说,这种关注度不会让“RoboCup现象”消失,而越来越多的人会随着对比赛的关注会相应保持甚至增加对机器人的热情。这不得不说,Veloso的先见之明以及高瞻远属。把比赛作为切入点,让技术与热情同步提升。
大阪大学机器人教授兼RoboCup发起人之一Minoru Asada表示,Veloso在RoboCup比赛中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是一个很具有变革的做法,作为RoboCup的领导者以及她所展开的相关研究和教育,Veloso大力地推动着机器人领域发展与进步。他还称赞,她对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所做出的贡献十分重要。
早在90年代,Veloso从卡耐基梅隆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并成为该校很有干劲的年轻教授,也是在那个时候,她迷上了人工智能。1994年的人工智能大会上,她看到一场“草率马虎”的机器人足球赛演示。尽管生长于足球国度的葡萄牙,她似乎一点都不关心美国足球赛事。但是她认为机器人比赛对机器人的推动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她果断投身到这个领域立志通过比赛把机器人发扬光大。
一开始,她和她的学生兼德克萨斯大学计算机科技教授Peter Stone从足球模拟着手,然后和其他学生开始研发一种具备观察、推理、行动、协助以及自我学习功能的小型机器人。但是在90年代,开发一款机器人并不容易,她的团队花了两年时间才获得合适的电机、控制器和传感器,但是更棘手的问题是,如何把这些组件整合起来运行一个机器人。
Veloso回忆那段时间的艰辛,表示,那时候团队都有点怀疑了,正如同事“吐槽”到:“这个世界真的有我们要研发的机器人吗?”那个时候,研究者们都在努力研究一个专门用途的机器人,比如火星探索或者挖矿。但是那时候,Veloso的想法不仅仅局限于当时。
1997年,她和其他人一起发起RoboCup联合会(RoboCup Federation),并发起了比赛。后来,她举行各种各样的RoboCup比赛,而且不断地支持自校的队伍。在她的努力之下,机器人领域终于出现了显著的改变。以前,机器人能够自由活动,研究者就很开心了,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类人的机器人进行真正的足球比赛,无论是防守和进攻,还是传球和射球技术都大大提升。
2009年,Veloso把她自己机器人团队的软件公开分享给竞争对手们,并以开源的方式让大家共同进步。与此同时,又把RoboCup的要求提高。RoboCup最终目标是到2050年,开发完全自主仿人机器人队,能赢得对人类足球世界冠军队。Veloso表示,这个目标不是RoboCup的终点,而是一个努力方向,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实际上,这个目标是为了“磨练”研究者和他的机器人,让机器人向生活的应用场景普及,不仅仅是一个玩具。如果一个机器人能够为人类传递一样东西,也就可以送外卖了。
CoBot机器人
在自主机器领域,Veloso对实际功能的注重大于形式,比如CoBot机器人。该机器人长的一点都不可爱。没有手脚,只有平板、摄像头、一大堆传感器。它能够在变化的环境中进行导航,而且不会伤害到人类。因为,当它遇到困难的时候,它会寻求帮助!如果遇到有人说,去按电梯按键,它会屁颠屁颠跑到最近的电梯口找按键。而CoBot的聪明来自她所坚信的机器人与人类共生生态,即共生自律(symbiotic autonomy)。
正如Veloso重视机器人足球比赛一样,她认为像CoBot这样的机器人很有潜力成为人类的好朋友,好同事甚至好邻居。Veloso表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迷人之处在于永无止境。
在雷锋网编辑完这篇文章之后,很动情地想起一个人,互联网之父蒂姆·伯纳斯·李。他是万维网的发明者,他的发明改变了全球信息化的传统模式,带来了一个信息交流的全新时代。然而比他的发明更伟大的是,伯纳斯·李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为“WWW”申请专利或限制它的使用,而是无偿的向全世界开放。
伯纳斯·李本来可以在金钱上与盖茨一比高低,但他的这一举措却为互联网的全球化普及翻开了里程碑式的篇章,让所有人都有机会接触到互联网,也圆了那些.com公司创建者们的富翁梦。即便如此,伯纳斯·李仍然十分谦虚,总是以一种平静的口气回应:“我想,我没有发明互联网,我只是找到了一种更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