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荷兰老工业区数字化转型:3D打印点燃制造业的新希望

伴着“阿巴乐队”动感歌曲与金属撞击声,工人们在略显空旷的厂房中有条不紊的装配、检测产品,这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天窗生产商荷兰英纳法公司的装配生产厂房的运作景象。

在“第三次工业革命”席卷全球的趋势下,记者走访了多家荷兰工业企业,探究数字技术全渗透入生产各环节后的商业环境变化,其人力资源高端化、新品出厂高效化令人印象深刻。

这家年逾60岁的老工厂厂房给记者第一个印象就是人稀。装配生产线几乎被机器化覆盖,通过程序管理,六七名工人只在对天窗框架的压板、钉板等工艺转环节点负责传送、整理。在厂房中的成品检测室也只配备两名工人,因为最后仍有专门设备负责精确检验。工业自动化的厂房条件代替了不少人工。“与过去相比,工人削减比例超过一半,约从每25个人减至10个人。”英纳法副总裁图肯斯说,不过产量并没有减少,现在日平均产量达350块。

机器化在产能保证前提下实现工人减员,而公司产品能够与时俱进符合市场高需求、保质保量源自公司设计研发部门的人才增量。据悉,设计研发部门员工比例占英纳法公司的50%。记者被图肯斯从喧闹装配厂房带到隔壁的设计部门,虽然几步之隔,仿佛另一世界,安静但紧张的气氛刚进研发办公室即可感受。

记者惊喜发现,这不就是里弗金所著《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描绘的景象么,噼啪作响的键盘声、数十双全神贯注的眼睛紧盯着屏幕上各种表格、图案,电脑连接的另一端是一人多高的3D磨具打印机,展品台上散落着之前设计出的产品模型。“你可能看到这个部门的工作比较紧张,”图肯斯拿起身边一个模具样本向记者说道,“为了提高效率,最快满足客户需求,工业设计流程现在利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实现了24小时作业,欧洲、美洲、亚洲的各部门利用时差可以实现接力作业。

凭借3D打印机,客户的思路几个小时就可形成实体雏形。非常神奇,是不是?”倚仗着设计团队的利用新技术和无缝对接的工作模式,英纳法的汽车天窗能够每天及时供应全球各大品牌汽车,再通过汽车经销商将产品输向世界各地,将商业模式塑造成:产品设计高效数字化、生产机械化、销售全球化。

走出工厂,图肯斯总结道,今年随着全球化发展,大品牌车在世界各地开辟市场,新兴市场的本土企业也在全球范围寻找技术伙伴。数字互联网技术是寻找各自商业伙伴的最佳途径。比如英纳法本身,在2010年被中国客户北京汽车全资收购,是全球化资本与技术商对接的一大案例。另外,全球化也令竞争日趋加剧,缩减产品生产周期是提高竞争力的一大法宝,必须辅以互联网、数字运算、工业自动化的相互结合。

当今许多工业产品离不开新材料的引入,这也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一大主题。记者在荷兰工业品传统出口大省林堡省考察时发现,许多新材料企业正发挥集群效应,并期待中国厂商合作。C hem elot园区市场发展部负责人夏普说:“数字技术大幅缩短了研发过程,而在新技术产品出现时,需要各领域技术相互结合,更能加快商业化进程。”

C hem elot作为欧洲最大化学工业园区,有超过100家公司入驻,该园区市场发展部负责人介绍,汽车部件、飞机机翼、医用人造关节上的材料等新型产品都出自该园区 , 汇集了D S M ,Lanxess、A vantium等国际领先材料生产商,他们是国际知名品牌产品的材料供应商,顶尖技术团队在此能轻易高效地发挥集群化效应。

通过数字管控减员增效的状况也发生在贸易量日趋扩大的荷兰鹿特丹港。鹿特丹港是欧洲第一大港,建立在19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经历了空前繁盛的时期。而当记者抵达,发现这里更多的是安宁而有序。鹿特丹港对外传播负责人对记者说,“大功率、大规模的装卸设备在每个停泊口仅由几十人操控,数字技术结合高度机械化的作业立下功劳。”

文章来源:东方财富网

原文链接:http://finance.eastmoney.com/news/1363,20121019255225861.html

Author

梦车间创客文化空间创始人,《3D打印——改变世界的新机遇新浪潮》、《创意之钥—Android手机交互应用开发》、《Android3D游戏开发与应用案例详解》作者,90年后创客!

发表回复